常德市加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,“常德速度”将120天压缩至25天
近年来,我国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措施。在湖南省常德市,一项旨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的改革举措——“常德速度”,已将原本需要120天的审批流程压缩至仅需25天,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
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,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通枢纽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的问题日益凸显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常德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,大胆创新,推出了“常德速度”这一改革举措。
“常德速度”的核心在于简化审批流程、缩短审批时间。在改革前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,审批流程繁琐,审批时间长达120天。改革后,常德市将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整合,实现了“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、一链办理”,审批时间压缩至25天。
具体来看,常德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:
1. 简化审批流程。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进行整合,形成“一站式”服务,企业和项目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,即可完成所有审批手续。
2. 推进“一网通办”。通过搭建“常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”,实现审批信息互联互通,企业和项目可在线提交材料、查询审批进度,实现审批业务全程网上办理。
3. 优化审批服务。设立专门的审批服务窗口,提供全天候服务,确保企业和项目在之一时间得到审批结果。
4. 强化部门协同。建立跨部门审批协调机制,确保审批过程中各部门协同配合,提高审批效率。
“常德速度”的推行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自改革以来,常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了近80%,审批效率大幅提升。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,也为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此外,“常德速度”的推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。在审批效率提高的背景下,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,项目落地速度加快,为常德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常德市在推行“常德速度”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注重实际效果。在审批流程优化、审批服务提升等方面,常德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。
总之,“常德速度”的推行,是常德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常德市将继续深化改革,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,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,助力常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