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市创新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%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。在众多农业绿色发展中,湖南省常德市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5%,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。
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是一种以生态农业为基础,将畜禽养殖与种植相结合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。常德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农业区域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大力推进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在常德市, *** 鼓励农民采用“猪-沼-果(菜)”等生态种养模式,通过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、沼液、沼渣等资源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。具体来说,畜禽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后,沼气可用于农户日常取暖、照明等,沼液和沼渣则可用于种植水果、蔬菜等作物,从而实现种养业的良性循环。
常德市在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的过程中,注重以下几个方面:
1. 政策扶持:常德市 ***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农民采用生态种养模式,如提供财政补贴、技术培训等,降低农民投入成本,提高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力度。
2. 技术创新:常德市加大生态种养技术的研发力度,推广沼气池、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
3.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:通过培育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推动生态种养模式的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
4. 严格监管:常德市对畜禽养殖、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,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%以上。
通过实施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常德市取得了显著成效:
1.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%,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,保护了生态环境。
2.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,农民增收渠道拓宽,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。
3.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总之,常德市推行“生态种养循环”模式,实现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。这一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,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未来,我们期待更多地区借鉴常德市的成功经验,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