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虾共作模式减排30%,获评农业农村部低碳农业典范

常德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8-28 03:34:32 评论:0
稻虾共作模式减排30%,获评农业农村部低碳农业典范

近年来,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各种低碳农业模式应运而生。其中,稻虾共作模式因其高效、环保、可持续的特点,受到了广泛关注。近日,这一模式因减排效果显著,荣获农业农村部低碳农业典范称号。

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水稻田里既种植水稻,又养殖虾类,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。

据相关数据显示,稻虾共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,能够实现减排30%的效果。这一成果的取得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:

首先,稻虾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。在传统水稻种植中,为了提高产量,农民往往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,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,还造成了土壤和水体污染。而在稻虾共作模式下,虾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,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。同时,虾类对农药的敏感度较高,因此在养殖过程中,农民会减少农药的使用,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。

其次,稻虾共作模式降低了能源消耗。在传统农业生产中,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进行田间管理。而在稻虾共作模式下,虾类养殖可以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,从而减少能源消耗。此外,虾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还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,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。

再次,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。在传统水稻种植中,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。而在稻虾共作模式下,虾类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田中的水资源,提高水资源利用率。同时,虾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还可以改善水质,降低水体污染。

农业农村部对稻虾共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其具有以下优势:

1.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。稻虾共作模式可以实现水稻和虾类的双重收益,增加农民收入。

2.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稻虾共作模式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
3.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稻虾共作模式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为了进一步推广稻虾共作模式,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以下措施:

1. 加强政策扶持。加大对稻虾共作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,鼓励农民积极参与。

2. 提供技术支持。加强对稻虾共作模式的技术研发和推广,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水平。

3. 完善市场体系。建立健全稻虾共作模式的市场体系,保障农民的利益。

总之,稻虾共作模式作为一种低碳农业典范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们应继续推广这一模式,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常德新闻网直属运营,发布常德最新时政、民生热点、问政互动与消费维权信息,打造常德市民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