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门山区旱作梯田:千年农耕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

常德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8-26 17:34:36 评论:0
石门山区旱作梯田:千年农耕智慧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

石门山区,位于我国湖北省西北部,这里山峦起伏,沟壑纵横,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。在这片土地上,一种古老的农耕方式——旱作梯田,历经千年传承,如今终于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成为世界农业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旱作梯田,顾名思义,是一种无需灌溉的梯田耕作方式。在石门山区,农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,将山坡开垦成一级级梯田,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。这种耕作方式不仅保证了粮食的稳定产量,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、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石门山区旱作梯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。经过千年的发展,这里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,形成了独特的旱作梯田耕作体系。这一体系包括选种、播种、施肥、耕作、收割等各个环节,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农民们的智慧。

在选种方面,石门山区的农民们根据当地的气候、土壤条件,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。在播种时,他们采用传统的播种工具,如锄头、耙子等,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梯田里。在施肥方面,他们主要使用有机肥料,如农家肥、绿肥等,既保证了作物的生长,又避免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。

在耕作过程中,石门山区的农民们注重梯田的维护。他们每年都会对梯田进行翻耕、除草、施肥等作业,确保梯田的土壤肥沃。在收割时,他们采用传统的收割工具,如镰刀、竹篓等,将粮食收入仓中。

石门山区旱作梯田的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肯定,更是对世界农业文化的贡献。这一入选,使得石门山区旱作梯田成为了全球农业文化的瑰宝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。

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。然而,在追求高产、高效的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。石门山区旱作梯田的成功入选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。我们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,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古老的农耕文化,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石门山区旱作梯田的入选,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全球气候变化、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,我们要更加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。只有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,才能为后代留下更多的财富。

总之,石门山区旱作梯田的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骄傲。我们要珍惜这份荣誉,传承好这份智慧,让石门山区旱作梯田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常德新闻网直属运营,发布常德最新时政、民生热点、问政互动与消费维权信息,打造常德市民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