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“扶贫车间”进乡村,助力3.2万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
近年来,我国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,其中,常德市的“扶贫车间”进乡村项目,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。这一项目不仅让3.2万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,是一个农业大市。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,导致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常德市积极探索“扶贫车间”进乡村的模式,将扶贫车间建在乡村,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。
“扶贫车间”进乡村项目,主要是将一些适合农村妇女从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乡村,如服装加工、工艺品 *** 、农产品加工等。这些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,且劳动强度适中,非常适合农村留守妇女从事。同时,这些产业还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,实现产业扶贫。
在常德市的扶贫车间,留守妇女们可以一边照顾家庭,一边实现就业。她们在车间里学习技能,提高自身素质,增加家庭收入,改善生活质量。此外,扶贫车间还为留守妇女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,让她们在相互学习 *** 同成长。
截至目前,常德市已建成扶贫车间300多个,覆盖全市20多个乡镇。这些扶贫车间共吸纳3.2万名留守妇女就业,人均年收入达到1.5万元以上。这一成果不仅为留守妇女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。
“扶贫车间”进乡村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一是政策支持。常德市 *** 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,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如提供创业贷款、减免税费、培训补贴等,为扶贫车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二是产业选择。扶贫车间选择的产业都是适合农村妇女从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既能满足市场需求,又能充分发挥留守妇女的劳动力优势。
三是培训服务。扶贫车间为留守妇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,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。同时,还提供心理疏导、法律咨询等服务,解决她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四是社会参与。扶贫车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。许多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纷纷参与到扶贫车间建设中,为项目提供了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支持。
总之,常德市“扶贫车间”进乡村项目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要继续发挥这一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