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升级,年培训绣娘500人助力乡村振兴

常德新闻网 阅读:14 2025-05-26 21:34:28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,传统工艺得到了新的生机。罗坪乡土家织锦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传承与发展中迎来了新的机遇。近日,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进行了升级改造,年培训绣娘500人,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罗坪乡土家织锦起源于明朝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这项技艺以独特的织法、丰富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著称,被誉为“江南织锦的活化石”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传统工艺面临着传承困难、市场萎缩等问题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进行了全面升级。

此次升级改造,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投入了大量资金,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,同时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。工坊内,绣娘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到最新的织锦技艺,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。此外,工坊还增设了展示区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项传统工艺。

为了让更多的绣娘掌握罗坪乡土家织锦技艺,非遗工坊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。每年,工坊将培训500名绣娘,其中包括本地村民、返乡农民工以及热爱传统工艺的年轻人。培训内容涵盖了织锦基础知识、图案设计、色彩搭配、工艺流程等方面,旨在让学员们全面掌握罗坪乡土家织锦的技艺。

通过培训,绣娘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,还拓宽了就业渠道。许多绣娘在掌握技艺后,选择在工坊内就业,有的则回到家乡开设自己的织锦工作室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。据统计,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的升级改造,已为当地创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,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。

除了培训绣娘,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还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。通过与电商平台、文创企业合作,将罗坪乡土家织锦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。此外,工坊还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工艺。

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的升级改造,不仅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未来,罗坪乡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将继续努力,传承和发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让罗坪乡土家织锦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常德新闻网直属运营,发布常德最新时政、民生热点、问政互动与消费维权信息,打造常德市民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